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2025年10月13日 13:02 研究生招生办 点击:

一、学院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山东财经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财政学本科生的财政金融系与山东财政学院1986年创建的财政系和税收系。2011年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学专业与山东财政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重新整合之后,正式定名为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拥有财政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财政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税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财政学与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所属的应用经济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排名位列全国前20%,为山东省属高校应用经济学科最高等级。

学院下设“两系一中心”,即财政系、税收系及财税实验中心;设置了财政、税务、预算和公共经济等4个研究所;设有淮海财金研究院、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政府财力配置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山东财经大学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和孵化团队各1个;现有在校生1977人,其中本科生1742人,硕士研究生221人,博士研究生14人,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教育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3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占专任教师的68.85%,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均衡、发展潜力大、创新精神强的学术梯队。

学院在国内较早对公共财政理论、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公共投资、政府预算、分税制、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财政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围绕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和财政学博士点建设,围绕着财政分权理论与体制优化、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防控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1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2016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学校A1类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26项调研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或行业企业采纳。

学院有多位教师获得了重要人才称号,包括“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2人,国家税务总局领军人才1人,学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1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6人等。有多位教师担任重要学术兼职,现有教育部财政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政府预算研究会副会长1人,中国财政学会理事2人,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中国税务学会理事1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1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2人,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人,中国保险学会理事1人,社会保障教研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理事1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与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1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1人,山东省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财政厅专业技术服务专家1人,山东省财政学会理事8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一)财政学(020203)

1.专业简介

学院于1998年获批财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山东省最早开设财政学硕士的培养单位;2013年增列博士点,贯通“本-硕-博-博士后”培养体系。近年招生规模逐年递增,2022—2023年各20人,2024—2025年各25人,持续向社会输送高层次财政人才。

2.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厚基础、强方法、重创新、能引领”的育人理念,面向国家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现代化需求,培养掌握坚实财政学、税收学、公共经济学理论,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大数据政策评估与实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财政制度设计、税收政策分析、政府债务与预算绩效管理等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专业特色

本学位点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前沿的课程体系与丰富的实践资源,为财政学硕士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发展平台。依托“新财经”战略,学位点紧贴国家现代财政制度与财税体制改革实践,突出学科交叉与应用能力培养,满足新时代公共部门与市场对高端财税人才的迫切需求。

学位点不仅夯实学生的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理论功底,更着力培养其数据建模、政策评估与制度设计能力,使其成为引领未来财政改革与市场创新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学位点系统开设交叉学科、案例教学与业界前沿课程,涵盖财税计量建模(Python/Stata)、机器学习与预算预测、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等内容,将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公共管理知识有机融入财政专业教学,提升学生在复杂经济环境中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联合培养基地实训—行业导师授课”三位一体模式,学位点与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区税务局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在真实业务场景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聘请财政部门的业务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税专业人士担任行业导师,定期举行“财政前沿讲座”,分享最新理论和政策前沿,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财政领域动态,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财政管理精英。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选择较广,既能报考财政、税务、审计、国资、金融监管等公务员岗位,也能进入银行、证券、央企投资部、四大及咨询机构,择业范围横跨公共部门与市场机构毕业生能在政府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承担政策制定与评估、公共资金风险管控和财政改革设计工作;在大型企业集团、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和高端智库从事财税战略分析、资本运作与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担任高级合伙人或项目经理;亦可在高校与科研机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展财政税收前沿研究。

学院财政学硕士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涉及读博、公务员、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岗位,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其中,部分优秀毕业生升入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二)税务硕士(025300,专业学位)

1.专业简介

学院于2011年获批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起正式招生,是山东省最早开设税务专硕的培养单位。近两年招生规模维持在80人左右,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税务人才。

2.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厚基础、强方法、重创新、能引领”的育人理念,面向国家税收治理现代化和智慧税务建设需求,培养掌握坚实税收理论、政策法规与数字征管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工具进行税收分析、筹划、风控与国际税收管理,具备独立解决复杂涉税问题、胜任税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高层岗位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人才。

3.专业特色

本学位点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紧贴前沿的课程体系与丰富的实践资源,为税务专业硕士提供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平台。依托“新财经”战略,学位点面向智慧税务与税收治理现代化需求,突出税务学科与数据科学、法律、会计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税法功底和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端税务人才。

学位点不仅夯实学生的税收理论与制度基础,更注重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税收筹划与国际税收实务技能的提升,使其成为能够解决复杂涉税问题的复合型税务人才。系统开设财税计量建模、税务合规计划、税收大数据等业界导向课程,将数据分析(Python/Stata)、金税四期系统操作与税收政策应用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在真实税收征管环境中的动手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联合培养基地实训—行业导师授课”三位一体模式,学位点与省市区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在实际部门体验全流程业务。同时,聘请税务局业务骨干、注册税务师、企业税务总监担任行业导师,定期开展“税务前沿讲座”,分享最新征管动态与实操经验,帮助学生及时把握税收改革方向,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与实战能力的高层次税务管理精英。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税法+数据+实务”复合能力,就业选择面广,既可报考税务、财政、海关、审计、金融监管等公务员岗位,也能进入银行、证券、央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头部咨询公司及跨境涉税服务机构,择业范围横跨公共部门与市场一线。毕业生可在税务局、财政局、海关等部门从事税收政策制定、征管评估、反避税调查与优惠备案管理;在大型企业集团、金融机构负责全球税务筹划、转让定价、合规申报与税务风险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任税务经理或项目经理,为客户提供涉税鉴证、税收筹划与争议解决服务;亦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财税体制改革、数字经济税收等前沿研究。

学院税务专业硕士近年来就业方向集中在公务员、中介机构、金融企业及升学读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其中,部分优秀毕业生升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