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2024年07月16日 09:48 研究生招生办 点击: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简介

工商管理学院是山东财经大学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历经70余年的发展,已从建校之初的商业系成长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资源丰富、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的商学院。学院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在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获得B+的成绩,名列全国前20%;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20%,居省属高校第一位。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文化和旅游系4个教学系,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个博士培养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权点。学院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学》《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创新设计与实验》《管理学》五门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其中《市场营销学》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70余人,留学生35人。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具有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128人,建有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含教授28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5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近年来,教师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承担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20余项。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实施“国际化、本土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战略,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历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实践创新活动,在“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大赛中屡获国家级金奖(一等奖)。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院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学院设有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等6个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3个挂靠机构。学院始终坚持根植齐鲁、面向全国,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高层次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形成了一系列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山东省委及各级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20余项、企业重大研究课题30余项。多项咨政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和政府部门采纳,培训政府、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千余人次,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智力支持。

二、专业介绍

(一)专业代码:120202 专业名称:企业管理

1.专业简介

企业管理是工商管理学院的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自1993年工商管理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目前企业管理专业每年招生规模超过30人,占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3/5。企业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涵盖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创新与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向。当前为积极响应数字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本专业融合企业管理之智、数据科学之精与计算机科学之技于一体,系统培养学生的数智化管理素质与能力。

2.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开放化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能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与全面管理工作,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数智思维、卓越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学生将在企业管理专业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成为优秀的新时代管理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践行者。

3.专业特色

第一,师资力量雄厚。企业管理专业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具有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教学团队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领衔,近年来不断荣获国家级与省级教学科研奖励。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30余项,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第二,实践经验丰富。教师团队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济南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神华集团(现国家能源集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省烟草专卖局系统、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多领域高水平的研究咨询服务。第三,培养方案有效。依托优秀师资,本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为学生构建了“管理实务”“数字素养”“研究方法”“学术写作”四个相容贯通的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卓越的管理才能、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的逻辑思维、突出的研究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就业前景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管理思想、理论和工具从事组织和协调工作,可胜任企事业单位战略开发、市场分析、项目评估等相关岗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国银行、浪潮集团、中国五矿等知名机构,承担金融、咨询、招聘等方面工作。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社科院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5.典型案例

优秀校友:

王象路,2021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管理工程学报》《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加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IACMR并做论文汇报。学术论文获《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年度优秀论文、第 11 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优秀论文等奖项。

2021级学生苟芳晴在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中获得学科竞赛国家三等奖。


(二)专业代码:1202Z3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专业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2012年获得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独立招生资格,2013年正式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山东省最早拥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在10-15人之间。

十余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秉持“志同气合、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规范培养、紧跟前沿、突出特色、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强化研究生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的持续提升,引导研究生面向国家发展需要、面向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学科理论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并先后与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润华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有价(山东)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实习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位于山东省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头部方阵,并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各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事与人才工作需要以及各类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开发领域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善于运用相关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生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人力资本配置与区域人才开发等学术方向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成为具有从事人力资源领域学术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专业特色

本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其中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教授4人,副教授6人。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20余项,承担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国科协、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大数据局、山东省教育厅、国家电网公司、国舜集团等党委政府和大型企业委托课题10余项,形成了微观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观组织转型与发展、宏观区域人才开发三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本专业导师团队正秉承“对接产业、拥抱数字、聚焦转型、融合创新”专业建设新思路,带领研究生围绕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实践创新与理论探讨,努力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学科发展方向。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素养,宽广的知识视野,良好的实践能力,可胜任各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岗位、各类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以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岗位。专业自招生以来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国家电网、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山东航空、华润电力、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中烟、安永(中国)、德勤永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大商业银行,部分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

5.典型案例

优秀校友:

肖瑞瑞,2016届毕业生,毕业后入职中再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公司优秀新人、优秀管理者等奖励称号,现任中再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企管审计部经理兼山东中再生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中再生(山东)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树文,2018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特邀专家成员、第三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近年来在《管理世界》《心理学报》《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第一作者30余篇),被引近1600次,单篇最高下载超2万次,总下载超15万次,H指数为24


(三)专业代码:120202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1.专业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硕)于2005年开始招生,现有毕业生及在读学生20余人,专业于2017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8年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群,2019年发起成立山东省文旅产学研联盟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文旅产业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专业依据旅游业发展趋势,发挥人才集聚和协同创新的优势,创新旅游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培养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硕)致力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善于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教学单位、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生将在旅游基础知识、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方面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具有社会责任、人文修养、创新精神和数智素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文旅多场景需要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3.专业特色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拥有年龄结构合理、学科背景多元、知识结构互补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方向覆盖旅游基础理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旅游者行为等。其中,1人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成员、2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专家组成员、2人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精品旅游智库成员,1人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咨询专家,专任教师在《管理世界》《旅游学刊》《光明日报》等高水平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主持制定了多项旅游领域国家和省标准,完成了上百部旅游规划项目。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院校和旅游企业等工作。

5.典型案例

优秀校友:周凯,2020级旅游管理硕士,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工商管理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生会主席,获省级荣誉两项,校级荣誉十余项。跟随导师多次参加大型学术型会议,完成多项省级课题。现就职于中冶集团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员工关系工作。


(四)专业代码:125400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MTA

1.专业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MTA)于2023年开始招生,现有在读学生12人,专业于2017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8年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群,2019年发起成立山东省文旅产学研联盟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文旅产业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专业依据旅游业发展趋势,发挥人才集聚和协同创新的优势,创新旅游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培养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MTA)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助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壮大区域发展新动能。学生将在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方面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成为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文旅多场景需要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3.专业特色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MTA)拥有年龄结构合理、学科背景多元、知识结构互补的专任和兼职研究生导师队伍,并通过“奥雅文旅讲堂”活动实行制度化的企业家进课堂活动。专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进阶教育,积极打造高校教师、行业导师和学生为一体的交流平台。专任教师中,1人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成员、2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专家组成员、2人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精品旅游智库成员,1人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咨询专家,专任教师在《管理世界》《旅游学刊》《光明日报》等高水平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主持制定了多项旅游领域国家和省标准,完成了上百部旅游规划项目。兼任导师包括来自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景域驴妈妈集团、中国旅游报社、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等机构的知名专家。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胜任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等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