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 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 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山东财经大 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创 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以卓越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成长 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保障。
历史沿革
学校于 2011 年 7 月 4 日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 建,2012 年 6 月 9 日正式揭牌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是 2012 年在原山东经济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原山东财政学院人文艺术 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
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缘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涵盖文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中文系、 新闻系、文化产业管理系、通识课部 4 个教学机构。现有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 3 个本科专业,以及文化产业管理学术硕士授权 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 院拥有山东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基地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两个省级基地。设有山东财经大学儒商文化研究院(与山东省儒商学会合作)、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聘请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担任主任)和 国际创意产业研究院三个校级研究机构,以及新媒体研究中心、公共文化 研究中心、文旅融合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四个院级研究机 构。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持续举办面向学生的系 列学术活动。“成长、成才 ”大讲堂、诗词大会、财经新闻写作大赛、文 创产品设计大赛已形成特色。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积 极引导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前提下,通过访学交流、入企实习、讲座论 坛等方式拓宽视野。
教学科研
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020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 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 2021 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学经典 导读》《网络传播概论》2020 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艺术学概论》 2023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共出版学术专著 36 部;在学校规定的 B 类以 上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 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 项, 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 1 项。
社会服务
学院重视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 社会的能力。先后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旅厅委 托的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和专题调研课题。与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联 合接收文化产业管理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学员,为社会培养新媒体 传播、乡村振兴、数字文化产业、文化金融等方向的人才。
学院积极发挥教育、人才、创新等资源和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 略和省、市重要发展需求,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搭建学术交流、 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等平台,全力服务和支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我省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文化产业管理(学硕)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繁荣、构建文化强国、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关键动力。现代社会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也日益旺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 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能够在文化及相关产业部 门从事管理、经营、项目创意与运作工作,以满足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 要现实需求。
一、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简介
1.专业介绍
“文化产业管理”(1204J2),2014 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硕士 学位授权点, 目前下设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生产与消费、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企业管理四个研究方向。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在国家级 一流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基础上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 的社会影响力,常年位居国内各种专业排名前列,在近三年的软科中国大 学专业排名中稳居全国前八,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研究型)排名 稳居全国前三,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稳居全 国前三。学科基础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实践基地众多,专业建设稳健发展。
2.培养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紧扣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市场双重 属性”特点,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努力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的合格学生。另一方面,顺应文 化产业国家战略性产业定位,突出新文科、数字化、国际化等需求,以利 用数智时代新技术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抓手,培养掌握文化学、管 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经 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具有宽广文化视野和现代经营理念,能够在文化及相 关产业部门从事管理、经营、项目创意与运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完成 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贡献人才力量。
3.专业特色
(1)经管优势突出,实践特色明显
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具有财经高校经管见长的特色,拥有山东省文 化产业经营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儒商文化研究院、中国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乡村文化研究院、文旅融合研究中心、新媒体 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学术平台。近年来,本专业研究团 队积极组织、参与多项科研与实践活动,包括与日本福武财团合作,举办 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国际高端论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联合, 连续两年召开“中国乡村文化论坛 ”;组织撰写了我国首部乡村文化蓝皮 书《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与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 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联合召开“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赋能乡村振兴论坛 ”;创建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深耕沂源桃花岛,提供智力 支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助力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建设。与此同时,本专 业拥有高质量的特色教学资源,2021 年《文化生产与消费》课程、2023 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课程获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立项 建设。
(2)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针对当下国家重点提倡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文化 产业热度不断提升的现实,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 融入数字技术,培养融汇经济、管理、艺术、传播等多学科知识的创新型 卓越人才。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 项,科技部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1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十余 项。建设了融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室,与大众报业集团、字节跳动等多家企 业共建实践基地,与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海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数字文化应用 人才培养,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实践条件。
(3)服务地方经济,实践体系完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立足山东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以现实项目带动科研 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机会,保障教学知识体系 持续更新。近年来成果主要有:受山东省委宣传部委托,承担文化强省指 标体系设计和山东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草案咨询工作、《山东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意见》起草编制工作;参加全省经济发展重大课题-文化创意 产业专题调研,并参加调研报告撰写工作;参与山东省文旅厅《山东省十 四五文化旅游规划》调研及文化产业部分编写工作;承担文旅厅委托的“ 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 ”组织工作,承接《新媒体对非遗传承传 播的方法及途径基础性研究》等横向课题。同时,本专业还在 2023 年成功 组织“ 山东省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 ”服务培训项目、“文化产业 园区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训”服务培训项目,开办文化产业同等学力申请硕 士学位研究生班,多次为山东各地党政机关干部与文化旅游界同仁开展文 化产业专题讲座。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系统的文化产业基础知识,具备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资源开发与运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运营的基本能力,具备独立从
事文化产业研究能力。可以胜任高层次复合型管理工作、文化资源与文化 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例如文化宣传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 产业各行业的综合管理部门中的高级应用型工作。
毕业生目前多在国有文化企业、政府文旅部门、期刊杂志社和相关高 校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山东演艺集团、山东互联网传媒集 团等,部分优秀毕业生继续读博深造于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
5.典型案例
(1)科研成果丰富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研究生通过学院搭建的一系列学术平台,积极 参与多项团队科研活动与文化经济实际项目建设活动,在各类相关期刊中 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丰富。
(2)实践经历多元
在实践方面,本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自发组织团队,多 次获得各级科研奖励。例如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团队的成果《古新互补,景村融合——竹泉村发展模式及战略分析》获“经科杯 ”山东财经大学第 八届研究生学术节案例大赛一等奖。此外,依托一系列合作平台与实践基 地,本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机会丰富.
(3)就业情况良好
在就业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呈现高水平就 业的态势,毕业生目前多在国有文化企业、政府文旅部门、期刊杂志社和 相关高校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山东演艺集团、山东互联网 传媒集团等,部分优秀毕业生继续读博深造于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
姓名 |
毕业去向 |
曹惠 |
山东演艺集团 |
张雪 |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
吕梦佳 |
山东人文天下社有限公司 |
张沛全 |
济宁市任城区委办公室 |
张杰 |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 |
王亚敏 |
德州市德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
孟宪伟 |
浙江师范大学 |
吴承跺 |
国家税务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 |
刘文彪 |
国家税务局山西省阳泉市郊区税务局 |
房倩格 |
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李晓冰 |
山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部分研究生毕业去向
二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招生培养
1.学习方式
全日制
2.学制
三年,第一、二学年用于课程学习、调研实习,第三学年用于撰写 学位论文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3.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为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 学位专业课为文化产业理论与方法、文化生产与消费理论、文化企业管理。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招生考试说明
1.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 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 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 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当年入 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并符合我校 培养目标要求者,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名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及考试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网站为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3.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文化产业概论 ④817文化创意基础 |
1.专业课笔试:文化经 济学 2.综合面试(包含专业 知识、综合素质能力、 英语口语与听力等) |
1.管理学 2.中外文化史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参考书目 |
715文化产业管理概论: 1.《文化产业管理概论(第2版)》,李向民、王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 版; 2.《文化资源学》,王晨、 王媛,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年版。
817文化创意基础: 1.《艺术学概论》 ,《艺 术学概论》编写组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 文 化 生 产 及 产 品 分 析》 ,何群,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年版。 |
文化经济学: 1.《媒介经营与管理》,谢新洲主编,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1 年版; 2.《经济学与文化》, (澳) 戴维 · 思罗斯 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1 年版。 |
(以山东财经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内容为准。)
新闻与传播 (专硕)
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急遽发展背景下, 新闻传播渗透到生活 几乎所有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外部的感知, 改变人际交往和社会 关系。新闻与传播专业是推动社会信息透明、提升公共知识水平、促 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现代社会对高效、准确信息传播的 需求,新闻与传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 业人才,适应媒体行业迅速变革需求, 能够在新闻机构、公共关系公 司、政府部门及新媒体平台从事新闻采编、媒介策划、公共关系和内 容创意等工作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是未来社会信 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支柱力量。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点简介
1.专业简介
“新闻与传播”(0552)2020 年新闻学专业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 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 年首届招生,下设财经新闻、新媒体运营、传 媒文化产业三个培养方向。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依托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新闻学” (财经新闻),学科基础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实践基地众多,专业 建设稳健发展。
2.培养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以新文科建设要求为指引,坚持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依托山东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学校财经特色, 遵循“厚 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国内一流、山 财特色的新闻学专业,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 全媒化、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将在新闻学、传播学、 新媒 体等主要学科领域接受系统教育和学科训练,掌握信息采集、编辑、 发布以及媒介运营等关键能力,胜任新闻媒体(含财经类新闻媒体)、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新闻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工作。
3.专业特色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0 人,校外业界导师 19 人,共同组成了卓越的师资团队。 专业教师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个性化的指导。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科基础雄厚, 教学资源丰富,配 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包括新媒体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财经 新闻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与多家知名媒体和企业建立了十余家实践基地,包括报社、电视 台和新媒体公司。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采取跨学科、跨 专业、跨院系横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走访调研传媒企业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合作,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 实际工作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从而具备应对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
近年来,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 发表了大量高质量学术论文,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 课堂。通过跨学科、跨地域、跨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教师 和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水平。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通过参与科研项 目和学术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高层次新闻传播人 才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分为以下专业方向:
( 1 )财经新闻:
依托山东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优势,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财经新 闻业务、传播规律、传播技术、 融合媒体的运作机制等问题。培养过 程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方式。
(2)新媒体运营:
探索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传播策略、用户关系、 品牌推广、 产品营销等运营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案设计、调研分析能力以及对社 会热点的新闻价值提炼能力。
(3 )传媒文化产业:
结合传媒文化产业、 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培养 具有媒介经营管理和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能力,熟悉传媒文化产业运 作规律,善于文化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4.就业前景
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享有广泛 的就业优势。他们可胜任多种岗位,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运营、财 经新闻、公共关系、 广告策划和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主要就业领域和岗位有: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政宣传、新媒体运营、舆情处理 传统媒体:记者、编辑、新闻策划新媒体: 内容运营、社交媒体经理、新媒体策划 财经新闻:财经记者、财经编辑、财经分析师
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关专员、广告策划、 品牌经理
文化产业:文化项目管理、 市场推广、文化品牌运营
目前山东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尚未有毕业生,但就学生 实习安排看,学生通过专业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自主实习 等形式进入山东文旅传媒集团、舜风传媒、大众网、山东出版集团、 21 财经等知名企业。
5.典型案例
( 1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丰富的实践环节,包括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等,学生通过这些环节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多个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与多家知名媒体和企业建立了十余家实践基地, 包括报社、 电视台、新媒体公司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参与实 际项目,了解行业动态,积累职场经验。
(3 )参与学科竞赛项目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赛事和项目,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蓝桥杯、互联网+等,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身才华,提升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为个人简历增添了亮点。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招⽣与培养
1.学习方式
全日制
2.学制
两年
3.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
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联合指导。
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招⽣考试说明
1.报考条件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
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 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 年(从毕业后到当年 入学之日)或 2 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并符合我校 培养目标要求者,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 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名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及考试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网 站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3.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1 )思想政治理论 (2 )英语二 (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1)专业课笔试:新闻学 综合。 (2)综合面试(包含专业 知识、综合素质能力、英语 口试与听力等)。 |
(1)新闻学概论 (2)中国新闻传播史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参考书目 |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目 |
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①《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 访与写作编写组,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9 年 1 月(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 材); ②《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 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年 12 月第 3 版。 2.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①《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 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②《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
①《融合新闻学》刘涛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 2 月第 1 版。 ②《媒介经营与管理》谢新 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1 月第 1 版。 |
①《新闻学概论(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0 年 8 月第 2 版; ②《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 新闻传播史编写组,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1 年 8 月第 1 版。 |
(以山东财经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内容为准。)
联系⽅式
联系电话:0531-82617905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 40 号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